都柏林,2023年9月1日——“博世智能座舱业务分析报告,2022-2023”已添加到ResearchAndMarkets.com的产品中。

尽管芯片短缺和经济低迷,但博世所有业务部门的销售额均逆势上扬。其中,公司最大的汽车解决方案部门2022年实现销售额520亿欧元,同比增长16%(经汇率调整后增长12%)。
在2023年第一季度,汽车解决方案部门的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5%,在北美表现强劲,增长18%;在欧洲也增长7.7%。
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布局“软件定义汽车”。
博世出色的业绩得益于及时的战略调整。2019年,博世汽车多媒体部门停止了T盒、头端和仪表等传统产品,转向智能座舱。2019年7月,博世数字座舱(上海)研发中心在浦东张江落成,专注智能座舱产品研发。
为适应电动化、互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发展趋势,博世于2021年初重组了汽车业务的组织架构,成立了XC部门,这是一家全新的部门,业务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连接。XC中国总部设在苏州,研发中心设在苏州和上海张江(博世数字座舱(上海)研发中心),专注自动驾驶、车载娱乐和车身智能控制领域。
2023年5月,博世宣布再次重组其全球汽车业务,将其命名为博世汽车出行。博世汽车出行将作为博世集团的子公司独立运营。这一调整进一步丰富了博世2021年成立的XC部门的职能。XC部门将开发和提供从自动泊车到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
据报道,博世汽车出行研发人员中有50%以上从事软件开发。在这场剧变中,博世前所未有地重视“软件定义汽车”,不仅加快软件开发速度,还实现软硬件耦合开发。
持续推进座舱域控制器和座舱驾驶集成解决方案。
座舱域控制器
随着用户功能要求的提高,车载娱乐领域使用的ECU数量越来越多。将多个ECU集成到座舱域控制器中,有助于降低整车成本、线束和重量,简化软件开发,缩短整车集成验证周期,以实现更好的OTA能力。
2020年,博世推出了基于高通8155的座舱域控制器平台Autosee 2.0,集成了多个操作系统,可同时支持仪表盘、中控台、副驾驶座娱乐、HUD、空调和后排屏等多显示器。
该平台还集成了驾驶员和乘客监控系统(DOMS)、全景视图监控(AVM)、人脸识别(Face ID)、多麦克风输入、主动降噪等功能。这个基于8155的座舱域控制器平台已经获得长城汽车、广汽特朗普奇、广汽埃安、奇瑞、吉利、长安和凯迪拉克等多家车企的订单。
在2023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博世与奥特林克联合发布了基于5nm工艺的高通8295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它支持“座舱停车一体化”的跨域功能。
座舱驾驶一体化
博世的座舱驾驶一体化技术发展路径包括:座舱停车一体化1.0、座舱停车一体化2.0、座舱驾驶一体化1.0和中央计算机。
博世在2022年11月推出了座舱停车一体化演示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结合了全景摄像头、12个超声波传感器、集成了泊车算法的SOC和功能安全控制MCU,实现座舱停车一体化。根据计划,博世将在今年推出座舱停车一体化1.0(座舱+APA+RPA),明年推出座舱停车一体化2.0。
SOTIF消除AI的不确定性
博世认为,座舱驾驶一体化的挑战在于软件平台实现软硬件解耦,芯片算法解耦和AI安全性。
鉴于座舱芯片多样化和芯片供应的不确定性,需要使用通用软件平台来处理所有不确定性,这就是软硬件解耦的好处。博世已经在泊车领域实现了芯片算法解耦,正在进行座舱驾驶一体化算法的芯片解耦工作。
一般来说,由于AI技术的不确定性,ASIL无法评估AI技术的可靠性。因此,博世正试图通过引入安全预期功能(SOTIF)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根据训练数据集的覆盖情况评估训练好的算法的安全性。
主要内容:
1 博世概述
1.1 公司介绍
1.2 经营情况
1.3 员工和研发人员
1.4 组织架构
1.5 博世中国核心团队
6.2 座舱电子产品线
1.7 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概述
2 博世的智能座舱
2.1 智能座舱发展趋势
2.2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发展趋势
2.3 智能座舱
2.4 中国多媒体和软件业务研发中心分布
2.5 汽车多媒体部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分布
2.6 智能座舱4.0
2.7 车载信息娱乐(IVI)业务
3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和座舱驾驶一体化
3.1 座舱域产品发展趋势
3.2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3.3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优势
3.4 座舱域控制器平台:Autosee 2.0
3.5 座舱域控制器平台:S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