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PRwire) – 北京,2024年7月30日 — 据《世界旅游画报》中文版报道,经过12年的“马拉松”式申遗,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6届会议上,“北京中轴线”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的名称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9处。
铭文文件描述了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价值:“其恢宏的规模、统一的规划布局和井然有序的城市景观,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传统中轴线建筑群。”
具体来说,北京中轴线是指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东西布局的建筑对称轴线。明清北京城中轴线自南端的永定门起,至北端的钟鼓楼止,直线距离约7.8公里,始建于13世纪,成形于16世纪,发展历史超过七百年。
在那些总是通过政治视角看待中国的人眼中,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都与中国政治意识有关。当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申报亮相世界舞台时,这种认知似乎得到了刷新,这主要是因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不足。在中国先秦时期,《周礼·考工记》就已描述了中国理想都城的规划范式:“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九轨之道,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中轴线是元、明、清及近代发展的结果,展现了持久的活力,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文化传承。
北京中轴线贯穿北京老城南北,经过不断演变,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长的城市中轴线,总长7.8公里。其位置、布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理想都城规划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是中华文明独特特色的重要象征。
据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可“北京中轴线”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保护管理现状,认为其代表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独特类型。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及其体现的“中正”和“和谐”哲学,对世界城市规划史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组织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在保护和传承老北京文化遗产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和突出成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北京中轴线体现了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及其体现的‘中正’和‘和谐’哲学,对世界城市规划史做出了重要贡献,满足世界遗产标准III。” “作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北京中轴线代表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独特类型,满足世界遗产标准IV。”“同时认可北京中轴线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保护管理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一评价,是对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及其体现的“中正”和“和谐”哲学的明确回应和答卷。
北京中轴线体现了文化遗产的“融合”特征,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中轴线贯穿北京南北,涵盖15处遗产点:北端的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其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南端的永定门。中轴线东西两侧分别坐落着皇城、社稷坛、天坛、先农坛,构成古城的脊梁。
如果说“融合”是北京中轴线的精髓,那么在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后,中轴线向北延伸,成为“旅游融通世界”时代奥林匹克公园的中轴线,为中轴线增添了新的国际内涵。国家体育场(鸟巢)建在东侧,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建在西侧。向北延伸至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公园内的杨山和奥海都位于中轴线上。
正如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下一步,要充分发挥以“北京中轴线”为代表的文物资源的社会效益和公共教育功能。此外,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让“北京中轴线”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理解方面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本文由第三方内容提供商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对此不作任何保证或陈述。
分类: 头条新闻,日常新闻
SeaPRwire为公司和机构提供全球新闻稿发布,覆盖超过6,500个媒体库、86,000名编辑和记者,以及350万以上终端桌面和手机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韩、法、俄、印尼、马来、越南、中文等多种语言新闻稿发布。
CONTACT: themediacontact@gmail.com